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一支科研團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他們成功研發出一款重量僅為 1.7 克的頭戴式顯微鏡,這一創新成果在神經科學領域引起了廣泛關注。
477次瀏覽 標簽: 科技; 1.7克重微型頭戴顯微鏡; 2025-03-26
近日,韓國首爾大學機械工程系金浩榮教授、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孫正允教授,以及嘉泉大學機械智能產業工程系樸建煥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了一種基于液體的下一代軟體機器人,突破了傳統固體機器人仿生功能局限。
據外媒TechXplore 報道,歐洲科學家指出,一種具備“自我修復”功能且更加環保的電池組,有望為電動汽車行業降低成本、提升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充電速度這一目標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鈣鈦礦太陽電池作為極具應用前景的新型光伏技術,具有效率高、成本低、柔性與輕量化等優勢,對解決能源與環境問題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器件不穩定性是限制其產業化發展的首要挑戰。
全球第一的存儲巨頭三星,居然購買中國長江存儲的專利技術,來打造未來產品,而在拿到授權的第一時間,三星就宣布了基于相關技術的成果:400多層堆疊的第十代V-NAND閃存。
據報道,國防科技大學科研團隊近日在光學計算成像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成功研發出一種名為“中繼投影顯微望遠術”(rPMT)的新型光學成像方法。該技術有望解決長期制約光學成像技術發展的瓶頸問題,即在提升空間分辨率的同時,兼顧成像距離與景深。
芯片的信息處理需要做好時間調控,而調控的速度與精準度,直接決定了芯片的性能。北京大學常林研究團隊與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合作,成功開發出世界首款光子時鐘芯片,可將芯片上的時間調控速度提升100倍,從而極大提升未來智能計算、6G通信、空天遙感等一系列現實應用的性能。相關成果日前發表于《自然·電子學》。
近日,日本東京大學與早稻田大學研究人員聯合研發出了由人類肌肉驅動的長達18 厘米的機械手。這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同類機械手,研究團隊希望將這一技術應用于假肢的開發。
近日,來自中國的科研團隊開發出一種新型人造樹葉,該樹葉能夠像真實樹葉一樣追蹤太陽的運動軌跡,并具備高效生產電力及分解水制取氫氣和氧氣的能力。
恭喜您獲得
張線上新客專屬優惠券
已為您存入個人中心-我的優惠券
恭喜您獲得
線上首單專屬優惠元
已為您存入個人中心-我的優惠券